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谱碟 >> 信息正文

济阳蔡氏宗谱——《溧阳蔡氏宗谱沿革》

《溧阳蔡氏宗谱沿革》
    南宋度宗咸淳中(二一七O年左右),建阳蔡氏十四世孙远、绮、承三公徒居溧阳,为溧阳蔡氏始迁之祖。远公因懋迁至宋都临安,最早从临安迁至溧阳,居兜里。而后,绮公自建阳迁溧,居河口;承公自临安迁溧,居堑口。三公定居溧阳后,在上述三地分建宗祠;河口垂宪堂、兜里五思堂、堑口源远堂。三支同一宗谱,在《建阳蔡氏族谱》的基础上,续修成《溧阳蔡氏宗谱》(以下简称『溧阳谱』)。『溧阳谱』以元定公为一世祖,远、绮、承三公为五世孙。谱上溯至唐末(八九七)建阳始迁祖炉公始,中经宋、元、明、清、民国迄今,衍生子孙四十二代,历时一一o O余年。
    宗谱基本沿革情况,简述如次:
    (一)元定公以前,就有先人创修宗谱
    西山公在《戒子孙珍藏族谱题辞》中说:“吾欲展望谱集或注写子孙世次名位第行,必当净几正席
……”说明元定公前已有族谱。(有说最近一次修谱是伯充公所辑)
    (二)元定公增修谱牒
    建阳十一世孙节斋公在嘉定十二年(二二九)祠堂议约中说:『先君(西山公)深得尊祖之心,报本之诚,尝欲增修谱牒,重建祠堂,大其规模。适逢「伪学之祸,殁于湖南道州,而弗克就。』
    元定公早于一一八O年以前,就开始收集、准备修谱资料。例如:敦请理学大师张械(一一八o年卒)为牧堂公作像赞:『貌充心古气肃神凝不役役于利,不汲汲于名,天民之逸人类之英。张栻赞』
    一一九o年,元定公畏子淵(篩齋公)参加增修諳牒工作,至一一九五年譜稿完成,先請園子祭酒陳
伸作序:《蔡氏族諳叙》諳序中提到『西山公出諳,屬馀作叙,以冠其首。』稍晚,又得到右承相趙汝愚作序:《蔡氏族譜序》这是在韓侂胄发动党祸不久,赵汝愚罢承相,出知福州时应元定公之请而写的一篇序(故在『赵汝愚拜书 前未具『右承相 三字),真是难能可贵!
    一一九六年沈继祖等上疏,攻击朱熹,有『朱熹唱伪学,蔡元定实羽翼之』之奏。朱熹落职罢祠,元定同时获罪,流放道州。
    一一九八年元定公殁于道州,非常遗憾的是他没有见到亲手所撰的《建阳蔡氏族谱》刊印。自后修谱重担,完全由节斋公担当起来。
    (三)节斋公印出《建阳蔡氏族谱》
    二一O二年宋朝廷弛伪学、伪党禁,赵汝愚追复资政殿学士。宣嚣一时的伪学、伪党禁,基本得到平
息。
    节斋公对谱稿又经过三年的修饰完善,大功告成。于二一O六年初请安远军节度使领阅门事苏施日一
作序:《蔡氏宗谱序》序中说到:『予嘉其谱立,则正家有道,亲睦有本,诚世家之范则也,遂书之。』旋即在麻沙书坊印出这部带有画像之家谱——《建阳蔡氏族谱》(以下简称『麻沙谱』)
    在『麻沙谱』印出后三十年的岁月里,节斋公继续修撰自元定公以下的谱集(即后称之『续集』)直到他一二三六年逝世。其后,建阳蔡氏谱务工作,由十二世孙权(静轩公)担当。权公卒后,由其长子公度公、长孙希清公承接。
     四)杭公、公亮公在临安参与『续集』编撰
    二一五O年以后,杭公(宋史作蔡抗),公亮公先后供职临安。公余之暇,参与『续集』编撰工作。一二五九年杭公卒后,公亮公则担负起在临安的谱务工作。公亮公与文天祥公有师友之谊;一二六O年文公也来临安供职,公亮曾将蔡氏家谱见示于文公;文公即为蔡氏家谱题辞:《题蔡氏谱像后》:『世以谱传而不能以像传,能并以传者,必先人勲业著于当时,道德鸣于斯世,乃留其像与谱并传。余观蔡氏谱像,灿然可传千百世而不替,子孙瞻先人之像,读先人之谱,而不兴起仰止之心者,未之有也。吉州文天祥』乃后,又书赠公亮公一帧横幅:『历代有画像之家谱少见,蔡氏是其中之一,蔡氏是礼度之门,非皇法约束者,祖先阐明周易,是孔孟正脉也。吉州文天祥』
    二一七O年远、绮、承三公徙居溧阳时,曾携来『麻沙谱』与部分『续集』资料以及文天祥两次题辞。那帧装裱的『横幅』,一直密藏于河口垂宪堂内,直到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被发现,传示于河口、兜里、堑口三地宗亲。二十九世孙邦华,一九五三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曾从溧阳借来此『横幅』恭请考古学家郭沫若院长鉴定,被确认为真品,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两次为蔡氏家谱题辞,赞赏备至,确为蔡氏家谱生辉不少。
    (五)希清公着葺刊印《建阳蔡氏族谱》正续集
    二一七六年元兵陷临安,宋乃止,我『麻沙谱』遭厄被毁。『续集:稿散失较少,希清公经过两年整理就绪后,遂请当时避难于建阳唐石的谢枋得先生作序,题为《蔡氏族谱续集原序》,随即刊印:
    恢复被毁的『麻沙谱』工作量较大,希清公经过三十年的努力,于一三O七年方才完成。去信请八旬里人熊禾先生作序,题为《蔡氏族谱正集原序》。正、续两集印出后,均未分发到溧阳,盖因自二一七六年建阳与溧阳隔绝后,已完全失去联系。
    (六)哗公徙居宜兴蔡巷
    在二一七O年远,绮、承三公徙居溧阳后,公著公,公亮公曾来溧阳小住,尤喜住梁城湖畔(河口),留 有不少传闻。其后,有易名蔡晔者,晚年迁居宜兴一农村(以后起名『蔡巷』),膝下有二子(巩、载)同住,后在蔡巷建祠立谱(但与溧阳未联谱)。据《溧阳蔡氏宗谱》载:晔公系建阳十三世孙杭公之子,是公著公?抑是公亮公,或其他昆仲?待考。
    (七)溧阳第一次重修家谱
    明成化八年(一四七二),溧阳第一次修谱,请建宁府知事史常作序:《溧阳蔡氏重修宗谱序》,谱以『麻沙谱』和『续集』有关资料为范本,序以元定公为一世祖,世传有系表,详明有序,另附大宗世系,有系无表。
公祖始自司徒克公(一世),终于甫公(二十五世),发公为二十一世。
    (八)溧阳第二次重修宗谱
    明万历二十二年(一五九四),由十六世孙纯一公主持,进行第二次修谱,请贵溪县知事强中孚作序:
《溧阳蔡氏重修宗谱序》
    (九)溧阳第三次重修宗谱
    清康熙三十一年(一六九二),由廷侯公主持,进行第三次修谱,请狄贻孙先生作序:《溧阳蔡氏纂修宗
谱序》
    (十)溧阳第四次重修宗谱
    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由蕴昌公主持,进行第四次修谱,请旌德县教谕周罕抡作序:《溧阳蔡氏族
谱序》
    (十一)溧阳第五次重修宗谱
    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由堑口支源远堂主持第五次修谱,请王栻先生作序:《溧阳蔡氏重修宗谱
序。,序中说明,这次由堑口支单独修谱之缘由,以后仍由三支合修。
    (十二)潭阳第六次重修宗谱
    光绪十年(一八八四),进行第六次修谱,请赵用宾先生作序:《溧阳蔡氏重修宗谱序》,序中说到『庚子
之乱』,宗谱被毁,幸存一部以及河口宗祠保存的先祖手卷完好,因而所修新谱仍保持原谱的确而可徵
信气
    (十三)溧陽第七次重修宗譜
    民園四年(一九一五),由二十八世捺祇德公主持第七次修譜,并自序《溧陽蔡氏績修宗譜序》。共刊印十二部,每部十八册(十六卷);河口、兜里、堑口各置四部,三处宗祠设专人管理。
    (十四)溧阳与建阳联谱
    一九四九年四月溧阳解放,一九五o年后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宗祠失去土地,经济无来源,祠堂被折
作他用。  一九六六年进行文化大革命,《蔡氏宗谱》遭致焚毁。
    二00六年四月一日,三十世孙恒方,恒荣三人到河口查访家谱,寻得由二十八世孙志德公保存的两
册《蔡氏宗谱《卷一、卷十五》,当即将复印件寄往建阳蔡氏大宗谱编委会,同时邀请编委会派员来溧阳蔡
氏考证。四月十六日,建阳大宗谱编委会主任建海宗长,副主任有兴宗长莅溧,对照《建阳庐峰蔡氏族谱》
与溧阳《蔡氏宗谱》,一一核实,并去河口、堑口、兜里三处实地查访,一致确认上述三个支裔是西山公之
后。翌日,对建阳与溧阳联谱,双方取得一致意见。从此,两地宗亲隔绝七百三十年(二一七六~二00六)
的历史,宣告结束。(参见《建阳蔡氏与溧阳蔡氏联谱序》二00六年四月二十日

                                              溧阳蔡氏三十世孙恒方敬撰
                                              二OO六年八月

蔡氏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