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历史 >> 信息正文

灵山蔡氏源流述略

灵山蔡氏源流述略
    灵山蔡氏,自第一世始祖寅公号茂才从福建避乱至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下蔡自然村居住,该地块原名为灵山乡圹岙里下蔡洋,故下蔡洋蔡氏第一次建谱时,以地名为称号,称为“灵山蔡氏宗谱”直到现在。“灵山蔡氏宗谱”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珍藏。
    追溯约前11世纪,商朝最后国君纣王享乐腐化,荒淫无道,西岐周部落的首领姬昌一周文王(即蔡氏始祖叔度公父亲)见纣王昏庸残暴,丧失民心,就决定讨伐商朝,因缺乏军事人才,亲自拜访贤人。有一天,周文王带着儿子和士兵到渭水北岸打猎,看见一老者在南岸钓鱼,文王过去相见,该老者不理不睬,好生奇怪,谈话中知道老者是姜尚(子牙),是个精通兵法的能人,邀请一块回宫,因为姜尚是文王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后来叫他太公,民间传说的姜太公,以此由来。姜太公是周文王的好帮手,他一面提倡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在他的辅佐下,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时值商纣王听从皇后妲己残言,杀害六元帅黄飞虎夫人及其妻妹.致使大元帅起兵造反,闯出五关投靠周文王。周文王死后,他儿子姬发(叔度公大哥)即位就是周武王,武王拜姜太公为师,封黄飞虎为大元帅,整顿朝政,攻打纣王,纣王大败,躲进鹿台,放火自杀。商纣壬死后,商朝灭亡,纣王的儿子武庚还留有数十万兵力叛乱。武王为了防止武庚叛乱,封他的五弟叔度(周文王第五子即蔡氏始祖)于蔡(今河南上蔡县),叔度封蔡后,被称为蔡叔度,与其兄管叔鲜、弟霍叔处有一项共同使命监视武庚,一旦发现叛乱就向武王汇报。历史上称这三人为“三监”。
    周朝传至宣王死后,儿子姬宫涅即位,就是周幽王,幽王腐败,宠爱褒姒,烽火戏诸候导致灭亡。周幽王失败后,群雄争霸,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间的相互攻伐造成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兵马飞,民不聊生,蔡叔度公后裔纷纷向南北各地迁逃,后因子孙繁衍各地自立宗谱,各建宗祠,总的蔡姓均属叔度公后裔。据《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收录古今姓氏多达1 2000个,蔡氏排行34位,可见蔡叔度后裔人数之多,力量之大,我们要遵照蔡氏始祖爱国爱民、为民造福的遗志,团结一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祖国完全统一贡献力量。我们还要做好两岸和平发展工作,祈祷世界永久和平,以历史为鉴,将祖先爱国爱民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继承始祖遗志,为振兴中华服务是我们的责任。现将有关事项分列于后:
一、源流
    灵山蔡氏始祖讳寅公,字茂才,源为蔡忠公,字清隐后裔。于宋朝淳化三年(公元993年)皇帝圣冒封忠公为福建建宁国军节度使,诰命夫人孙氏,传至十七世寅公,因避乱迁到黄岩灵山乡居住,时间在公元1245年(南宋淳祐年间),迄今已763年,自公元9 9 3年忠公奉旨建宁国节度使,直至寅公迁住灵山的源流如下:
    忠公,官节度使,浩命夫人孙氏;
    鼎公,官参政知事,夫人陈氏:
    元英公,官黄州知府,夫人刘氏;
    坦公,官都监,夫人姜氏;
    承事公,官副使,夫人姜氏;
    父来公,配千氏;
    彦兵,配陈氏;
    孙公,贵阳知府,夫人邬氏;
    柑公,配刘氏;
    文俱公,配叶氏;
    道钦公,配林氏;
    茂公,配金氏;
    明卿公,官迪功郎,宜人陈氏;
    粹中公,配盛氏;
    泯公,配陈氏;
    再公,配赵氏;
    寅公,配妻失考。
    寅公避乱的原闪可能是朱元璋起义,详情失考。
二、宗谱情况
    灵山蔡氏的宗谱始建于崇祯十五年,第二次重修在康熙三十二年第三次重修在乾隆十九年,第四次重修在道光六年,第五次重修在同治四年,第六次重修在光绪三十三年,第七次重修在民国十七年,以上历次宗谱数十卷在文化革命期间被造反派全部毁灭,焚烧宗谱时,抗战军二十二世孙国辉认为这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怎么可毁灭,他不顾一切偷了二本回来隐避。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同志拔乱反正,实事求是的政策出台后,至1 993年由蔡国辉组织蔡金宝、蔡引青、蔡炳香、蔡子富、蔡良尧(中途亡故)、蔡良行等义务重修宗谱,根据两卷内容不全的宗谱在半年时间内初步完成草谱,至2003年完整了第八次重修。因原谱被毁失去参考,难免失实,请后人原谅。
三、本宗人口
    灵山蔡氏宗亲,散居在乐清、温岭城关、太溪、路桥、黄岩、玉环占50%,本地下蔡、上蔡前后岸、里洋、石道地、下叉泾、金清占50%,总人数约4000人。因宗谱年久失修,居外地宗亲无法联络,初步估计还有5 0 0人以上没有入谱。
四、本宗行次
    在崇祯15年(公元1 645年)第一次建谱时,定下的行次是:名行:”盛翁可念舟舍廷尚文元世大仲士景亨英贤毓秀,克绍书香学传孔孟官爵光昌。”字行:”鸿儒继起式谷表正允茂宗兴彦邦之子君明臣良家国平治安定显荣道义立志。”至1993年二十二世孙国辉在修谱时续编名行:枕戈待旦,奋勇挺进。字行:精诚团结完成统一。至于寅公于1 245年迁往灵山至1 645年建谱,相距400年的行次,是否连接,原谱被毁,难以查考,痛乎惜哉!
五、第八次重修宗谱宗旨
提高人口素质,
反对近亲结婚。
实现男女平等,
反对重男轻女。
推广传统文化,
创建科技兴国。
发扬团结精神,
联络同宗感情。
促进祖国统一,
致力振兴中华。
六、灵山蔡氏宗祠
    据赐进士第任河南彰德府,涉县人,戚学标记载:“灵山蔡氏祠堂始建于元、明之间,屡遭海飓袭击,倭寇侵害,而屡圯屡修,此祠古建筑殊壮丽,堂及后寝,楼前门垫凡三层,中奉历代祖主,后奉妣主,两掖箱为读书精舍,上下分四十余间,前后明堂,檐溜下皆竖石为池,种莲养鱼,绕宅缭垣如城郭,垣之麓堑为渠,深广各五尺、外通泾河,设闸启闭以养鹅,渠之侧遍植梅、杏、桃、李、芙蓉诸果木、四时具有艳花异香、内为蔬圃庖设庖人,园设园丁各司其事。岁必延名师择益友,皆行品技能之士以陶淑子弟是祠也。”又记载“此祠建于元明鼎甲间海飓为虑,屡圯屡修,明代中叶重修一新,又遭倭奴侵害烧毁,位于下汇头南岸与太平(温岭)县境隔河相望即下蔡河边。”
    明朝崇祯年间,又重建范围较小的祠堂于下蔡石桥脚,台门外有棵直径米五的古樟,据传说:住太平县北门外的宗亲每逢四、九到横街场贩牛经过此地的樟树下息凉的地点。不幸于1 9 4 9年后,不重视宗族文化,将祠堂分给贫农居住,至上世纪6 0年代烧的烧,拆的拆全部毁灭。
    1 9 9 3年,本宗居住台湾宗亲,要求重建灵山蔡氏祠堂,供他们在清明、冬至返乡祭祖。二十二世孙国辉认为非常必要,对去台人员建立感情,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对他们寻根觅祖、祭扫、拜祖,对建设祠堂非常需要,在下蔡片宗亲的建议下重建在始祖地下蔡,最后决定筹募资金于下蔡园头湖风水宝地重建灵山蔡氏宗祠。二十二世孙上蔡国熠用巨款邀请书法家提名蔡氏宗祠铜质匾额一块,中堂灵台上奉有忠公和灵山始祖寅公考妣灵位,两位总灵位是温岭三星宗亲赠送,中堂前一对石狮子也是温岭三星宗亲集体赠送,表示灵山蔡氏宗祠落成的纪念礼。在宗祠逐步发展中,二十一世孙下叉泾汝连捐助蔡氏安乐桥一座,于侧门外。二十
二世孙上蔡国熠捐助蔡氏安乐二桥一座,于大门外。二十一世孙上蔡仙方,二十四世孙上蔡利华、二十二世孙里洋中才,二十二世孙上蔡国熠四人合资建筑水上凉亭一座,凉亭由二十二世孙上蔡国辉书写对联。又由二十二世孙下叉泾青定,后岸二十二世孙国初,下叉泾二十世孙国普不同程度的捐资建筑蔡氏大道。占地700平方米的灵山蔡氏宗祠,大院肉花木鲜艳,是宗亲们休闲娱乐锻炼的宝地。宗祠落成后每年冬至从四面八方赶来祭祖的宗亲约300人,欢聚一堂,祭祖仪式完毕后,大家举杯相敬,在鼓乐喧天中凝聚力量,显示出蔡氏族人的团结友爱,喜庆祖国繁荣富强,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七、先祖遗迹
    在7 6 3年前的灵山乡下蔡洋,地块北临太平下汇头隔河相望,东与太平县境隔河,东北两方环水没有交通桥梁,土地荒芜,是黄岩死角地带,寅公从福建避乱到此,搭篷居住,辛勤劳动,开荒耕种,一代复一代,子孙逐渐富裕、繁衍,因通向太平交通不便,至元朝中叶(时间失考),寅公后裔在千年野生古樟边建筑石桥通向太平县境,该石桥建筑工程缺失,屡倒屡修,古樟被雷击后,留下二米高树身,后来枯死,原形存在下蔡的死樟树,名扬温黄两县,解放后被人砍去烧火,下蔡祠堂,死樟树是历史文化遗物,一旦消灭,深感痛惜。2004年,石头桥倒塌后,失去蔡氏遗迹,断绝了温黄两地交通要道,二十二世孙国辉在2006年向政协提案,建议修复,经立案后现已修复完善,并于北面另建公路大桥一座,由二十世孙下蔡春友不辞辛劳开发了祖地新农村建设。
    追溯灵山蔡氏始祖寅公夫妇逝世后的坟墓是用九尺石板四方形结构,位置于下蔡与下叉泾间的长大坟。上世纪7 0年代,平整土地时被人拆除,遗骨不知去向,是人为造成的悲剧,无可挽回,痛乎惜哉。
    历史是一枚镜子,可以看出善恶分明,蔡氏祖先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始祖蔡叔度公,伐纣兴周,造福人民的爱国革命精神,干2008年4月1 2日在河南上蔡县举行的“蔡侯叔度公陵园一期工程落成庆典会上聚集了许许多多海内外蔡氏名人前来祝贺。可以见证蔡氏的伟大,值得骄傲。但是我们在骄傲中,以实际行动遵照始祖遗志,为弘扬先祖爱国、爱民、忠孝节义的美德,加强联络海内外以及台湾、港澳宗亲,凝聚力量,同心同德,为中华民族伟
大的复兴,为祖国完全统一作出贡献。必须坚持拥护以法治国、以人为本、清政廉明、关注民生的大政方策,向腐败进军,促进祖国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达到强国富民。反腐败行动与先祖灭纣,兴周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也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以历史为鉴、祖训为导,腐败不除,难以立国,腐败不除,民无宁日,蔡氏族人,任重道远,努力吧!共勉之!
    灵山蔡氏二十二世孙
    黄埔军校毕业生
    国辉谨撰
蔡氏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