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地区 >> 浙江省 >> 信息正文

蔡伦与造纸术

蔡伦与造纸术
浙江温州  蔡存会/文
辛酸的入宫
    蔡伦,字敬仲。生于约公元1世纪,卒于公元121年,是东汉湖南桂阳(即今湖南省耒阳市)人。蔡伦自幼家境贫寒,全家人常为衣食发愁,受家庭条件所限,蔡伦没能上学校读书,但他对学习十分感兴趣,常从读书人那里学到文化知识,平时他非常留意生活中的新奇现象,不懂的总爱弄个明白。小时候就表现爱动脑筋,心灵手巧。
    蔡伦13岁时,皇宫派人来家乡征选宦官。在古代中国,宦官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从民间征选来的,当然征选都是挑选较聪明伶俐的孩子,要不是家境十分贫寒,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进宫当宦官呢。另一种是有罪受宫刑的人。宫刑属“五刑”之列,是重犯的刑罚之一,但进宫在皇室内廷当奴仆的都要割去生殖器,叫先“去势”。
    蔡伦属前一种,家庭贫寒生活无着所迫,被征选送人皇宫的。《后汉书·蔡伦传》中,隐约透露出他的内心痛苦。他“闭门绝宾”、不与人往来“暴体田野”,在自然环境无人之处,袒露自己的躯体。这些都可看出宫刑给他带来的痛苦所引起的心灵创伤。
    东汉章帝刘炟建初中期,蔡伦1 8岁时当上了“小黄门”,这是汉朝太监中较低级的职务。他性格内向,默默做事,被一位老太监看重,这位老太监有些文化,他便拜他为师,常常跟他学习文化如识,学他的为人处事本领。表现得十分刻苦、认真。少年的蔡伦,在宫中善解人意,手脚勤快,踏实谦恭,深受皇后的赏识,被任命为皇太子刘肇的侍人,专门侍候皇太子,他比太子稍大些,老师教太子读书,他常站在旁边暗地里跟着学。有的文章太子还未明白过来,蔡伦已经懂了,有时候老师不在,蔡伦就帮助太子学习,太子十分喜欢他。
    太子刘肇九岁时,父皇去世,永元元年,刘肇登基当了小皇帝,由于蔡伦和他的关系一开始就十分要好,刘肇破例提升蔡伦为中常侍,这是汉朝宦官中的高级职务,负责传达皇帝诏令及管理文书,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蔡伦很有才华,做事认真严谨,而且可靠。立功后,皇帝要封赏他,他唯一的要求和愿望是:到朝廷最高学府太学士院听课,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当得到皇帝应允后,蔡伦如鱼得水,抓住这个学习机会,不论刮风下雨,不管多忙多累,都抽时间去听课,回来又抓紧时间温习,他的文化知识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成了知书达理的人。
    蔡伦为人正直,敢于向皇帝坦率直谏,很受宫中朝臣们的敬重,但有时也惹得皇帝生气。由于自小要好,矛盾很快化解恢复如初。
    按汉朝的制度,宦员每旬(十天)有一天休假,这是士大夫们互相交流、联络感情的时候。可蔡伦每逢此时却闭门,谢绝宾客,不与同僚往来。
    东汉和帝永元9年,蔡伦被任命兼职“尚方令”。“尚方”是负责管理皇室金库和宫廷内部事务的机构。“少府”所属的重要部门,专门为皇事制造御用器物,拥有雄厚财力和权势,有全国选拔优秀工匠的权力。蔡伦受命为“尚方”,主管负责监制御用器械和宝剑等。在此期间,
蔡伦在工艺技术及对此类事物管理的才华充分得到发挥,他自知自己的身世,从不摆架子,与工匠们一起干活,钻研技术问题,有时甚至到深夜,在他的督导下,尚方制出的产品样样工艺精湛,质量上乘,“莫不精工坚密”,成为后世仿效的宝物。
书写的困境
    当时的东汉,文化发达,学生众多,社会上迫切需要一种竹制的代用品来作为书写的工具。蔡伦爱读书爱写字,深知读书人的困难和需求,嫌帛价格太贵,丝絮做的纸也不好用,竹简倒是不贵,但很笨重,不方便,如何解决书写工具这个难题?蔡伦思考并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寻觅解决办法。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最早的文字是用尖锐的硬物刻在岩石上,刻打深出洞穴岩石之中。约在3500年前的殷商朝代,相传黄帝时苍颉造字才有了比较完备的文字,当时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叫甲骨文。西周青铜器时代,把文字铸刻在青铜铸造的钟、鼎、盂、壶等的璧或底部,这就是通常说的钟鼎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用竹片和木片代替了龟甲和兽骨,称之为竹简和木简。用绳子将它串连起来,一串就叫一“策”或叫“一册”。简的长度不等,最长的达三尺,短的只有五寸,人们写信,往往用一尺长的“简”,所以后来把信称为“尺犊”。每根简上写的字多少不一,大多是2 0来个字,少的只一两个字,写一篇文章就需要很多片“简”。“简”同龟甲、兽骨相比已经便利多了,但仍然十分笨重。
    战国时宋国有个思想家惠施,他著作多,立论新奇,善于辩论,常应邀外出讲学,随身携带的书就装了五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据记载,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竹简公文,重达120斤(秦制)。西汉时,以辞令见称的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写了个奏章,就用了三千根竹简。进呈皇帝时由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能吃力地抬进宫去,汉武帝处理国家大事很忙,
有了空闲,十读他的奏犊,看了两个月才看完。这在今天简直不可思议。这样多的竹简册,存放、运输都很麻烦。如果编简的牛皮帝断了,竹片散乱,前后次序颠倒更是费事,往往耽误了大事。人们曾形容说:“汗马牛”、“充栋字”。意思是:运书使牛马拉的很吃力,书一堆就堆满一屋子。因此形成“汗牛充栋”的成语。
研制造纸历程
    西汉时期,劳动妇女在丝织过程中,发现在捞丝绵的帘子上会留下一层薄丝绵,把这一层剥下来晾干,可用来写字。缣帛的制作,是把蚕茧煮过,放在竹席上,浸泡在河水里,再将蚕茧冲洗打烂,晒干即成。嫌帛从席上取下,席上还残留一层薄薄的丝制片,揭下来就可用作书写材料。用帛来写字,字写好后卷起来,成为一“卷”(卷的说法就是从这时开始的)这种丝帛造的“纸”,由于原料有限,产量不多,价钱高,一般人用不起。这里说的丝帛造纸这个“纸”字带有丝字旁,而蔡伦的“帋”字没有被广泛流传,一直延用至今的还是带丝旁的“纸”字,就文字而言,这种的滑肇是属正常现象,可是在历史上曾一度引起误传,认为蔡伦之前就有了纸。还有1993年、1978年,考古学者曾在新疆罗布泊、西安灞桥、甘肃居延等地发现“古纸”,经专家们逐一分析鉴定,有的根本不是纸,有的只是纸的雏形,需要改进完善发展。
    汉代一匹缣帛(宽2.2尺,长40尺),要花720斤米才能买到。因此一般读书人还是大量使用竹简,但竹简不方便,由于竹、帛的使用,所以“竹帛”两字几乎成了书籍或历史的代名词,故有“功垂竹帛”的说法。
    蔡伦从前人制造丝织的过程席子上残留一层薄薄丝帛的经验里受到启发,他想这是因为有纤维的缘故,有纤维的东西不是很多吗?能不能找一些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的东西来代替丝帛呢?那时大麻、黄麻很多,他看到麻也有纤维,就将废麻头、废麻线切碎加水倾注在席子上,放着晾干,发现形成纵横交错的薄片,干后取下。初始时比较粗糙,厚薄不均,写字还是不平整,蔡伦看到了希望。有一次皇帝召见蔡伦,询问尚方的事情,蔡伦说:如能让更
多的人读书,国家就会更加繁荣昌盛。这个观点具有远见卓识,为达到这个目的,他说自己正在试验制造廉价的纸供应市场,方便读书人,解决他们学习用品难题。皇帝听了,非常赞成和支持,叫他大胆干,并拔给他试验费用。
    蔡伦回来后召集能工巧匠进行试验,把纸浆浇注在帘子上,成形的时候,也遇到困难,开始湿薄片在日光下暴晒,太干了撕不下来,撕下了又易碎,太湿了,又容易扯破。有一次庭院晒的湿片被鸡给踩翻了,蔡伦把鸡赶走,无意中发现踩翻的帘框上紧贴的湿片,已经完整地与帘框分开。受启发的蔡伦,纸浆浇注在帘子上成薄片后,少了水分,马上按时把帘框翻一个身,并在帘框背面轻轻敲打几下,湿片完整地脱离了帘子,历尽挫折和失败,一张张厚薄均匀、坚韧耐用、价格便宜、可以用来写字的纸诞生了。纸,凝聚了蔡伦的智慧和他同事的心血。公元105年(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把这一重大创造向朝廷奏报,汉和帝十分称赞,并通令全国推广这种造纸术工艺,各地也学会用植物纤维造纸。从此纸张生产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市场,大大方便了读书、书写的使用。
    蔡伦发明了用麻头、破市、树皮和渔网等作原料造纸,特别是利用树皮做原料,它是近代木浆制纸的先声,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蔡伦造纸的基本工序是先把原料洗涤后切断,经浸渍沤制,其间采用加石灰浆升温促烂和蒸煮等工序,再反复大力舂捣,分离出纤维,制成纸浆,然后用细帘子捞取纸浆,漏去水分,晾干,揭下压平研光,成为纸张。用这种方法造出的纸,表面细致、光滑、书写性能好,颜色洁白,长期保存不回色腐烂,又轻又薄又耐用,正是蔡伦要寻找的一种非常理想的书写材料。现代造纸技术这么发达,机器代替了人工,但造纸的基本原理、工序和所用的原料与蔡伦在1 900年前的造纸术基本相似,没有什么变化。蔡伦提出的造纸工艺,为现代造纸业奠定了基础,他选择在长期使用中能脱胶和脱木素的渔网造纸,是用纯纤维造纸的一大发现。现在造纸要加碱蒸煮,就是运用纯纤维才能造出好纸。古书记载的蔡伦“捣故渔网作纸”,就是现代造纸工艺中的“打浆工序”。
  实践出真知,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蔡伦之所以能研制出质量比较优良的纸张,一开始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造纸技术,首先是他有一颗解决读书人迫切需求、急读书人之所急的心。那时“治国平天下”才是读书人的远大追求,工艺技术被认为是雕虫小技,蔡伦闭门谢客,对工艺技术重要性地位的认识也是超前的。他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一道又一道的难题,也因为他曾长期主管宫廷御用器具的制造,掌握着充足的财力、物力和人才优势,职务上迫使他深入实践,观察变化,参与生产实际,学习和总结工匠们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不断改革和完善这项技术的结果。他这种为天下谋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体现。
蔡伦之死
    汉安帝刘祜与皇太后邓绥有矛盾,他不愿蔡伦充当太后的近臣为其出谋划策,公元1 1 7年汉安帝选任刘珍等一批学者在东观(皇家图书馆)统一校注、审订儒家经典,并由蔡伦主持这件事。在这期间,蔡伦校对过《易经》,还把五经用大篆、小篆和隶书i种文体刻在石碑上,立在太学门口,使人们明白五经的内容,而不致发生误会。让蔡伦审订儒家经典,这实际上是把蔡伦从太后身边调开。
    元初七年(公元120年)邓太后去世,汉安帝开始得以临朝训政,蔡伦在宫中当太监达五、六十年之久。当他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时期,由于涉世不深,不知仕途险恶,曾经受当时窦太皇后的指使,无奈违心地加入了宫廷内部政治斗争,审问过安帝的祖母宋贵人姐妹,害得姐妹俩服毒自杀。经过了40年,安帝成了最高统治者时,旧事重提,邓太后已死,蔡伦没了靠山,对他构成不利。
    作为封建帝王近侍,蔡伦身处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政治漩涡中心,他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的悲剧有其必然性。
    公元121年,汉安帝命令卷入东汉朝廷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漩涡的蔡伦到法庭投案受审。当时蜚声国内的蔡伦见大势已去,不甘忍受受审的耻辱,性格内向的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了自己的尊严,决然沐浴更衣,穿戴整齐,服毒自尽,走完他悲剧的一生。那时他约七、八十岁了。汉安帝取消了他生前的一切官职和封号。由于他的出身卑微加上这以后的舆论影响,犹如黄金埋入沙t,但历史的大浪淘沙,终现本来面目。
  人们永远纪念他
  在汉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 1 4年)得力于皇太后邓绥的支持,朝廷为表彰蔡伦的功绩,封他为“龙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洋县,赐给他3 00户的赋税作为个人收入,所以他造出的纸,被称为“蔡侯纸”。在中国民间,蔡伦为造纸的祖师爷,造纸作坊中部供奉蔡伦像,有些造纸业发达的地区修有蔡伦庙,塑有蔡伦像。中国历史教科书中,都记述了蔡伦造纸术的贡献,蔡伦成为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字,历近两千年不衰。陕西省洋县东南2 5公里,有座蔡伦南和蔡伦墓,这地方秦汉叫龙亭,北魏叫龙亭县,宋称龙亭铺,其庙存龙亭铺街南,原先的庙堂分别为前厅、正厅和东西厢房。正厅里供有蔡伦塑像,东西厢房里还保存着蔡伦使用过的石碾和石磨。其庙的后面是墓地,由于年代久远而荒废,清康熙33午(公元1694年)春,洋县知县邠容才委托县丞刘馨将墓修复。墓高5米,墓围2 2米。墓前的石碑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已经残缺不仝。f日那上面曾刻着人们对蔡伦一生的无限感慨。
      策马龙亭日欲曛,
      江头遥见蔡侯坟。
      汉封遗迹空怜在,
      青史香标世共闻。
      漫拂鱼笺铭旧德,
      不烦竹简谢夫君。
      频过多少千秋意,
      感慨依依望断云。
  当今,则有蔡伦学术研究会,中国造纸学会等社团,为弘扬蔡伦的业绩而辛勤工作。1986年,陕西省洋县重新修整了龙亭铺的蔡伦墓和蔡伦祠,重塑了祠中蔡伦座像,并举办蔡伦及造纸史文物陈列,2005年举办了纪念蔡伦逝世1900周年等活动。在蔡伦故乡湖南省耒阳东南,几间平房,占朴幽静,朴实无华的蔡侯祠,是公元1 300年时耒阳知州陈宗义在民间募捐修建的。大门口上刻着一副对联:芳池月映,故宅风存。进门迎面竖着一块《修整蔡侯祠记》碑,再往前走,厅里放着石臼,相传是当年蔡伦捣纸浆时用过的器物。
    祠堂外有一个长约70米,宽5 0米的小水池,人称蔡子池,传说蔡伦曾在这里洗纸浆,涮造纸工具。
    离蔡子池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牌坊,拾阶而上,可见一座用青石筑成的坟墓,墓前石碑上刻着“蔡伦之墓”。事实上这只是个衣冠墓,因为蔡伦死后并没有葬在故里,而任陕西龙亭。
    1 996年11月1日,湖南省耒阳市蔡伦纪念馆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世界各地,蔡伦同样受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人们的敬仰:美国有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蔡伦发明造纸事迹的展览;法国建有蔡伦纪念馆;日本民间还建有蔡伦宫等......。
    蔡伦造纸的发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但造福后代,而且他的事迹也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进取,成为努力赶超世界科学先进水平的动力。
  造纸术的传播
  纸是人类交流思想、文化、传播知识的工具。蔡伦的造纸术,不但很快传遍了中国,而且还通过各种途径传到世界各地,改变苏美尔人(今叙利亚)在粘士泥版上刻写文字符号,改变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盛产的一种水卓(纸草)写字,改变古代印度人用桦树皮和一种大叶棕搁树叶(贝叶)书写,以及欧洲人把文字记录在羊皮上等古老落后的记载方法。正如
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评论中国“四大发明”时所说:“他们改变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的状态,又从而产生了无数变化,看来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没有一个显赫人物,对人类事业曾经比这些机械的发现施展过更大的威力和影响。”
    秦汉的交趾、九真、日南三个郡,均在今越南境内,越南得到造纸技术较早,在公元3世纪之前,产地主要在今越南河东省清化县,但产量不多。有记载,公元284年大秦(今越南)向中国进献三万张密香纸。公元384年,东晋太元九年,有一位和尚名叫摩罗难陀,奉旨从山东烟台扬帆过海前往朝鲜半岛的百济国传教,他的随从中人懂造纸术,百济王把他们奉为上宾,请他们传授造纸术,从此朝鲜开始有了自己的造纸业。
    公元610年,高丽国王派高僧昙征过海到日本,他大力宣传纸张的好处,当时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就在离皇宫不远处,龙田川河岸设立造纸作坊。从此日本有了第一座造纸工场。
      公元750年,唐朝大将高仙芝率军打败了石国,高仙芝原是高丽人(朝鲜族),年幼随父来中国。由于他舅猛善战,屡建战功,被提升为安西副都护。公元747年,石国小勃律王娶了吐蕃王的女儿为妻后,随同吐蕃王反唐,朝廷又派高仙芝领兵出讨,大获全胜。惨败的石国向大食国求援。公元751年大食国派大将齐亚德进攻唐朝边境,高仙芝统率三万唐军与大食展开决战。深入大食本土七百里,在紧要关头,高部队中有一部少数民族首将突然反叛,形成与大食人合攻唐军的态势,唐军战死无数,被俘数千,大食军也损失惨重,这些唐军中有会造纸的工匠,阿拉伯人靠他们在撒马尔罕建立了造纸厂,生产的纸张不仅供应当地居民,还是撒马尔罕外贸商品。
  公元7 9 4年在新都城根达(今伊拉克巴格达)建立第二家造纸工场。后在大马士革(今叙利亚首都)开设第三家造纸工场。
  公元900年阿拉伯人把造纸术传入埃及,亚历山大城开办起非洲第一家造纸工厂。公元1100年在非洲西北角的摩洛哥费斯城建立了造纸场。公元1 0世纪的印度突厥首领率领伊斯兰教徒军队侵入印度,带入了造纸术,但印度教徒认为破麻布不干净,不愿造纸生产。印度造纸业生产旨先是伊斯兰教教徒建盘起来的。
    在欧洲,第一个造纸工场是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于公元1150年在萨狄瓦城建立起来的。纸住欧洲的传播不是一帆风顺的。到1221年,德皇腓特烈二世曾明令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各部门,公文一律用羊皮纸书写,违者受到严厉制裁。
  英格兰1460年出现过一家小造纸作坊,英皇认为破布是不祥之物,下令关闭该作坊。直至1494年,才兴建了第一家造纸场。
    欧洲人于公元1575年把造纸方法传播到美洲。1690年在美国费城,建有造纸场,距离蔡伦造纸术诞生已整整晚了1 5 8 5年,可见造纸术发明的不易,传播也是相当漫长的。直到19世纪才传到澳洲,造纸术传到哪里,哪里信息文化就迅速活越起来,加快了经济的发展。纸的产生对整个人类来讲,大大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
  发扬光大造纸术
  造纸术传播尽管曲折,但终究要传遍全世界,并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科技发展使造纸机械不断向前推进。1 782年蒸气机的发明,为机械造纸提供了条件,1 799年法国造纸工人尼古拉·豪贝·罗拜提出了用旋转金属网脱水方案,专利被工场主第道购买,因法国动荡后到英国寻求出路,1804年,亨利和西莱·方德雷尔兄弟资会耗尽而破产,直到1872年世界第一台长网造纸机才在美国山格太斯问世,机名就叫“方德雷尔纸机”。
  1881年,美商存上海杨树浦设立机器造纸工厂,1891年郑观应、曹善谦等人头下纸厂,改名“伦章造纸厂”,这是中国人开办的第一个机器造纸厂。
  如今,造纸机向大型高速发展,幅宽达8~10米,速度为每分钟600~1000米,一台机器一天可造纸几百吨。
  科技的进步使纸的家族增添了许多新品种。2005年全世界纸产量约3亿吨,每人平均用纸50公斤。纸与书、报刊等的产量和消费量,已成为个国家文明发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 0 0 5年我国纸产量为15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全世界生产的12000多种纸,中国生产1000多种。
  纸家族中最大宗的为文化用纸,如学生的薄册、印刷书报刊、邮、钞票等;其次是商品包装纸如纸箱、纸盒、墙纸等;还有是生活用纸如餐巾纸、卫生纸等;工业生产领域中的用纸如卷烟纸、过滤嘴用成型纸、水松纸、防潮用铝箔纸、盒装用胶版印刷纸、单面胶版印刷纸、铜板纸、硬盒用白卡纸、牛皮卡纸、黄板纸、再种砂纸、化学试纸、备种探测用纸、建筑用油毡纸、石膏板纸、防锈纸,医用可溶性药片纸、纺织印染用的纱管纸;科技信息用纸如计算机连续打印纸、静电复印纸、晒图纸、传真机用的热敏纸、无碳复写纸、保温降温纸、保鲜纸、阻燃纸、杀虫散纸。被誉为“当代女蔡伦的陈志蔚”,1 941年毕业于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造纸专业,担任浙江民丰造纸厂任新产品试制小组组长,几年研发了描图纸、电话绝缘纸、低压电缆纸、半透明玻璃纸、电容器纸等1 5个新产品。其中,电容器纸是电力、电信、国防工业所需重要绝缘材料,也是人造卫星、导弹、电子计算机、航空航天通讯等必不可少的材料,不仅解决国内急需,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她还开发浮选法的废纸脱墨技术等。
  造纸术,这一古代中国的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谱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今后我们还应该要进一步努力,为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蔡存会,男,1 9 4 0年8月生,《蔡伦纸文化博物馆》负责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收集各种纸质品。
  联系方式: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文昌路5 01号
  邮编:32580 7
  电话:0577—64651348
蔡氏图册